现在的年轻人,读了十几年书,好不容易熬到大学毕业,发现,工作比对象还难找。男生骑上了电动车送外卖,女生打开摄像头做直播。看起来生活挺忙活,但其实是被现实按在地上摩擦。要说大学毕业后,连一份体面的工作都找不到,那这大学读得还有啥意义?难道是为了让外卖平台多几个骑手,还是为了让直播平台多几张新面孔?更扎心的是,这些家长省吃俭用好几年,把孩子送进大学,本想着能“鱼跃龙门”,发现,等来的不是繁花似锦,而是“毕业等于失业”。这事儿,真值得好好琢磨琢磨。
2024年的中国,年轻人就业难成了社会的一道“必答题”。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去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突破千万,而今年的数字还在继续攀升。大学生满怀期待走进社会,却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工作岗位少,要求还高,薪资低得离谱。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教育操碎了心,倾尽所有供他们上大学,可换来的却是毕业后在外卖站排队领饭盒,或者在直播间喊“家人们,点个关注”。教育变成了一个看起来很美的“投资”,但回报却少得可怜。社会、学校、家庭,似乎谁都推不清责任,但问题就摆在那儿,没人能假装没看见。
问题的根源其实并不复杂。首先是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脱节。许多大学为了扩招,开设了大量“热门专业”,但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往往供过于求。比如,近几年“新媒体”“心理学”这些专业爆火,但市场能消化的岗位少得可怜,导致学生毕业后发现根本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其次,企业要求越来越高,但开出的薪资却让人提不起劲。动不动就要“985、211”,还要“精通多门外语”“三年以上工作经验”,可工资却只够勉强租个单间。这种“高门槛低回报”的现状,让很多毕业生打消了进入职场的念头,转而选择更自由的“灵活就业”。最后,社会对大学生的期待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也在拉大。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大学跳出“穷人圈”,但就业环境的变化让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像过去的农民工,廉价、可替代。
随着问题的积累,矛盾开始加剧。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觉得自己的辛苦读书全成了笑话;另一方面,家长们也开始对高等教育产生怀疑,甚至有人直接劝孩子别上大学了,早点学门手艺,怎么着也不至于毕业后失业。社会舆论对此争论不休,有人说这是“供需关系失衡”,也有人认为这是“高等教育的泡沫”。与此同时,企业却喊起了“用工荒”,一些小微企业甚至直接表示,宁愿招高中生也不愿意招大学生,因为大学生“眼高手低”,动不动就想要高薪。于是,矛盾变成了一个死循环:大学生觉得自己被社会抛弃,社会又觉得大学生“不接地气”。
矛盾的激化让“灵活就业”成了一个高频词汇。送外卖、跑快递、做直播,这些原本和大学生身份不太搭边的工作,如今成了很多毕业生的首选。有一个真实的案例让人印象深刻。王强是某985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本以为能顺利进入互联网大厂,投了上百份简历后,连面试机会都少得可怜。迫于生活压力,他不得不去外卖平台注册成为骑手。刚开始他觉得丢人,后来发现,送外卖的收入比一些所谓的“白领”工作还高。再看李雪,某普通高校的表演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因为长相甜美,选择了做直播。虽然每天都要对着镜头喊得嗓子疼,但收入却比她学表演时打工挣得多。
有人说,这是年轻人适应社会的表现,但也有人表示,这种“内循环”让人看不到希望。一边是送外卖的大学生在休息时刷直播,一边是做直播的大学生在饿了时点外卖,看起来是“双赢”,其实是双方都在低水平上挣扎。更让人心酸的是,很多外卖小哥和主播明明有能力做更有价值的事情,却因为社会环境的限制,只能在这样的小圈子里打转。
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的“贬值”还体现在薪资上。某招聘网站数据显示,2024年应届毕业生的平均起薪只有5000元左右,而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却在飞速攀升。租房、吃饭、交通,每一项都像吸血鬼一样榨干了年轻人的钱包。更有甚者,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直接将大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既不愿意提供培训,也不给晋升空间,这让许多年轻人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感到绝望。
这种现状还催生了一个新现象: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怀疑高等教育的价值。过去,家长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可现在,他们更多的是在算一笔账:供孩子上大学花了多少钱,毕业后能挣多少钱。如果这笔账算不过来,可能连孩子上学的动力都没有了。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让年轻人感到迷茫,也让整个社会陷入了深思。那些选择“灵活就业”的年轻人,虽然暂时缓解了生存压力,但长远来看,却失去了职业发展的可能。而那些坚持在本专业领域找工作的毕业生,又往往因为薪资低、机会少而备受煎熬。最终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高等教育失去信心,而社会也逐渐意识到,一个没有希望的年轻人群体,可能会带来更深远的社会问题。
【网友热议】
这件事在网上引发了热烈讨论。网友“月亮会开花”评论:“我们家孩子今年毕业,投了五十多份简历才拿到一个实习机会,工资还不够吃饭,真想让他回老家学开车。”
网友“读书人也送外卖”说:“我就是毕业后送外卖的,刚开始觉得丢人,后来发现,不丢人的是钱。”
网友“教育的泡沫”调侃道:“上大学的意义就是,学会了怎么写简历和面试技巧,然后发现这些都没用。”
网友“工资太低了”感叹:“毕业后拿3000块工资,房租1500,吃饭1000,剩下的钱只能用来看看梦想。”
网友“谁来管管”愤怒地说:“企业不愿意培养新人,学校又不教有用的技能,毕业生只能自生自灭,这不是废人培养机吗?”
面对这么多网友的吐槽,只能问一句:大学教育,是不是该好好反思了?
那么问题来了,大学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是让人追求梦想的地方,还是一场昂贵却没回报的冒险?如果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年轻人,最后只能在街头巷尾打零工,那我们是不是该问问自己:教育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难道家长辛辛苦苦供孩子读书,就是为了让他们走上“毕业即失业”的老路?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真的还有选择吗?
-----------------------
焦糖HR专注于人才寻访服务,深耕互联网、电商、工业制造领域。
END-
焦糖人才网——精细化招聘数据服务商
焦糖优选,招聘按效果付费。
现在就找她谈18259561366(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