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高考志愿填报期间,很多朋友都会咨询有关高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然而,近年来,这些报告的真实性引发了人们的质疑。许多高校的报告中充斥着不实的数据和夸大的宣传,这让人感到非常无奈。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探讨《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1、高校之间的差异
以华中师范大学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为例,两所大学虽然都是公办高校,但在其《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对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的描述上存在差异。华中师范大学坦言本科生就业率在70%左右,而普通本科院校却声称就业率超过95%甚至更高。这种差异是否意味着重点大学不如普通本科甚至民办本科大学,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2、数据操作的瑕疵
一些高校为了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采取了一些瑕疵的数据操作方法。比如,有的高校将“无明确就业意愿”的毕业生排除在毕业生总数之外,这种做法似乎正逐渐被更多高校效仿。此外,一些高校还利用一些小技巧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比如为学生安排在校内餐饮店工作,然后将其算作成功就业。这种操作方式令人担忧,不禁让人质疑高校对职业指导工作的认真程度。
1、《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存在的意义
对于《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存在的意义,我们不禁有些疑惑。是否只是为了给高校的复印店、小卖店等提供服务,让他们在报告中为学生盖章?又或者是为了促进复印、打印行业的繁荣?此外,我们也可以思考,教育主管部门是否有能力管控学生的就业情况?对于企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教育主管部门是否具备足够的权限和能力?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2、改进《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方向
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升学的情况数据相对较为真实可信,因此,个人建议可以将《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改为《毕业生升学报告》。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避免高校每年费尽心思地制造出一篇篇让人难以相信的毕业生就业数据。毕竟,在学生入学时有学籍,在升学时同样也有学籍,这就保证了报告中关于毕业生人数和高校升学情况的真实性。
通过对高校所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的根源和可能的解决方案。这些报告中存在着数据失真的现象,高校之间存在差异,数据操作也存在瑕疵。然而,我们需要认识到《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意义和可能的改进方向。尽管其中存在问题,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改变报告的内容和形式,使其更加真实可信,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升学指导。最终,我们希望各方能够理性探讨,共同解决这一问题,以造福广大学生和社会发展。
-----------------------
焦糖HR专注于人才寻访服务,深耕互联网、电商、工业制造领域。
END-
焦糖人才网——精细化招聘数据服务商
焦糖优选,招聘按效果付费。
现在就找她谈18259561366(微信同号)
Copyright © 2020080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焦糖 闽ICP备2020016649号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城东华大泰禾SOHO2,1713-1716 EMAIL:762080601@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50402880090号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