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招商证券,丁浙川、李秀敏、潘威全)
1.1 美国复盘:就业市场恢复已超疫前,行业复苏扩大供需缺口
美国防疫政策放松后就业人数加速恢复,疫情后 6 个月后由 87%恢复至 94%,持续放开一年后已超疫情前水平。由 于疫情影响企业招聘节奏,防疫政策成为就业市场恢复的重要阻碍。疫情之初,美国多州颁布“居家令”,以严格管 控应对新冠,2020 年 4 月美国就业人数同比 2019 年下滑 13.4%,达到 2019 年以来的历史低点。2020 年 5 月各州 陆续解除居家令,就业人数开始逐渐恢复。放松半年后 2020 年 10 月就业人数达到 1.4 亿人,恢复至 2019 年同期的 94.0%。2021 年 3 月美国防疫政策进入持续放松阶段,就业人数开始加速恢复,持续放开一年后 2022 年 2 月就业人 数达到 1.5 亿人,已经超过疫情前水平。2022 年 3 月起美国进入“共存”阶段,美国就业人数持续增长,截至 2022 年 11 月就业人数恢复至 2019 年同期的 101.3%。
2020 年 4 月美国“重新开放”指南发布后,进入逐渐放松阶段,就业率快速攀升,失业率持续下降。疫情之初,受 强制“居家令”影响,美国就业率急剧下滑,失业率增长至 23.5%。在经历第一波大规模传染过后,2020 年 4 月美 国发布“重新开放”指南,开始重启经济,逐渐放松防疫政策,就业市场快速回暖,就业率快速攀升,失业率持续下 降。逐渐放松半年后,2020 年 10 月就业率已恢复至 57.7%;失业率为 6.5%。2020 年 12 月由于疫情再一次扩散, 美国多州重启“居家令”,失业率再度增加,就业率小幅减少。持续放松阶段,就业率稳步提升,一年后 2022 年 2 月失业率首次同比 2019 年下滑,达到 4.2%;就业率恢复至 59.6%。进入共存阶段,美国就业市场已回归疫情前稳 定常态,就业率为 60.0%,失业率为 4.2%。
非全日制就业和临时性就业是灵活用工的主要类型。疫情期间非全日制就业和临时性就业是就业市场的重要补充,随着防疫不断放松,非全日制就业疫后修复弹性较强,带动就业率修复。持续放开 6 个月后,非全日制就业和临时服务 就业已基本实现完全恢复。 美国非全日制就业疫后复苏弹性更强,疫后半年由 71.5%恢复至 97.0%。2020 年 4 月,非全日制就业人数达到疫情 以来的历史低位,仅为 2019 年同期的 71.5%,低于全职就业人数恢复率疫情低位 88.0%。随着防疫放松,非全日制 就业持续恢复,且恢复程度高于全职就业。疫情后 6 个月,2020 年 10 月非全日制就业人数恢复程度由 71.5%恢复至 97.0%,全职就业人数恢复程度由 88.0%恢复至 94.0%。同时,疫后非全日制就业有力带动了就业率修复,疫后半年 非全日制就业占比由 14.5%提升至 17.4%,以支持就业率由 51.3%恢复至 57.7%。 美国临时性就业顺周期发展,是疫情期间就业市场的重要补充,持续放开半年后已实现完全恢复。美国临时性就业渗 透率与失业率呈现出明显的此消彼长关系,失业率高时渗透率下滑,失业率低时渗透率提升。2020 年 3 月美国失业 率达到疫情以来的高位 23.5%,美国临时服务就业渗透率随之下降。随着防疫政策的不断放松,失业率持续下滑,美 国临时性就业渗透率在不断提升,是就业市场的重要补充。同时美国防疫持续放松半年后,2020 年 10 月临时服务就 业人数恢复至 2019 年同期的 102.4%,已经超过至疫情前水平,临时性就业基本实现完全恢复。
管控放松阶段服务业加速恢复,新增就业多集中于服务业,支撑灵活用工的需求恢复。疫情发生期美国制造业、服务 业受挫严重,PMI 急剧下滑。管控放松后服务业、制造业有明显恢复的趋势,且服务业恢复快于制造业,服务业 PMI 持续增长,2021 年 11 月服务业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而美国新增就业多集中于服务业,服务业新增就业人数占 80%以上。2022 年 10 月,美国私人部门非农新增就业人数为 24.8 万人,其中服务业新增就业人数 20.1 万人,占比 81.0%。因此,服务业相比于制造业,用工需求更大,而且服务业就业形式更加灵活,是灵活用工的重要行业。随着 服务业不断恢复,将进一步推动灵活用工需求增长。
疫后职位缺口不断扩大,主要系经济重启激发了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其中服务类行业职位空缺率高达 9%。职位空 缺率反映了劳动力的供需缺口。2020 年 4 月,受疫情直接冲击,企业用工需求低迷,职位空缺率降至 3.5%。在防控 放松阶段,职位空缺率持续扩大,已远超疫情前水平。疫后劳动力供应基本恢复,失业率已经修复至正常水平,而经 济重启激发了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劳动力需求端持续增加。因此,职位缺口的扩大主要受企业用工需求增长。由于 疫后服务业强势复苏引发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导致服务业相较于制造业面临更加严峻的用工短缺问题,服务类具体行 业,如休闲和酒店业、专业及商业等职位空缺率达到 9%以上。其中,休闲和酒店业在持续放开阶段职位空缺率持续 增长,在持续放开半年后其峰值达到 11.7%,可见社交限制放开后受客流影响的服务业恢复催生了较大的用工需求。 后疫情时代企业用工成本持续增长,服务业平均时薪增长快于制造业。疫情之后,职位空缺率的持续扩张一定程度上 影响企业用工成本的增加。全面放开后,美国私人非农企业平均时薪持续走高,截至 2022 年 11 月,平均时薪达到 32.8 美元,同比 2019 年增长 15.8%。疫情前,服务业平均时薪低于制造业;疫情后,服务业劳动需求持续扩张,服 务业企业的用工成本上涨明显,其平均时薪增速快于制造业,两者差距逐渐缩小,截止 2022 年 11 月,商品生产平 均时薪 32.9 美元,服务提供平均时薪 32.8 美元。
持续放开一年后劳动力供给已恢复至疫前水平,同时主动选择灵活就业的劳动力占比提升,有力推动灵活用工发展。 美国劳动力数量受疫情冲击,2020 年 4 月降至疫情以来的低位 1.5 亿人,为 2019 年同期的 96.4%,劳动参与率为 62.1%。随着疫情稳定,劳动力供给不断恢复,持续放开一年后,劳动力恢复至 2019 年同期的 100.3%,已实现完全 恢复。进入全面放开阶段后,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已超过疫情前水平。同时,美国全面放开后,主动选择非全日制 的劳动者大幅增加,2022 年 11 月 85%的非全日制就业人员是因为非经济原因选择该类工作,表明灵活度较大的非 全日制工作被更多的劳动者主动接受。因此,在劳动力供给不断增加的支撑下,就业者对灵活就业的接受程度提高将 有效推动灵活用工行业进一步发展。
1.2 英国复盘:疫后就业市场迎来反弹,临时就业成为疫情期间重要补充
与美国就业恢复节奏相似,英国防疫政策持续放松后就业人数不断恢复,全面解封时已恢复至 99%,进入共存阶段 3 个月后实现完全恢复。与美国类似,英国在疫情前期采取严格防疫措施,2020 年 3 月、2020 年 10 月、2021 年 1 月全国性“禁足令”的颁布使得英国就业市场恢复缓慢,就业人数持续下滑。2021 年 1 月英国就业人数为 0.32 亿人, 为 2019 年同期的 98.2%,达到疫情以来的历史低点。英美同为激进型防疫国家,就业恢复节奏较为相似,2021 年 2 月英国开始分阶段逐步放松,就业人数开始不断回升;2021 年 7 月英国解除所有的室内外防疫措施,宣布全面解封, 就业人数恢复至 2019 年同期的 98.9%。2022 年 2 月英国早于美国,率先宣布与新冠共存,进入全面放开,就业人 数持续恢复。全面放开 3 个月后 2021 年 5 月就业人数达到 0.33 亿人,同比 2019 年增长 0.3%,已恢复至疫情前水 平。
随着防疫政策放松,就业率稳步提升,失业率持续下滑,至宣布“共存”时已恢复至疫前水平。与美国相比,英国就 业市场受疫情冲击相对较弱,但持续时间较长。主要系英国三次全国性“禁足令”政策反复,就业市场恢复缓慢。2020年 12 月,失业率攀升至 5.2%,达到疫情以来的历史高位;就业率为 60.0%,同比 2019 年下滑 1.7pct。之后英国逐 渐放松防疫政策,就业市场开始回暖,就业率不断恢复,失业率持续下滑。至 2021 年 7 月英国全面解封时,就业率 恢复至 60.3%;失业率修复至 4.6%。英国宣布共存之时,失业率下降至 3.8%,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就业率也回归 至疫情前稳定常态,2022 年 5 月就业率达到 61.1%,就业市场已经基本实现完全恢复。
疫情期间临时性就业保持坚韧,临时雇员人数持续增长,临时工渗透率带动失业率修复,渗透率疫后高于疫前。疫情 前期英国保持严格的防疫管控时,临时雇员人数仍持续增长,同比 2019 年保持正增长。随着防疫逐步放开,临时雇 员加速增长,全面解封一个月后 2021 年 8 月,临时雇员达到 171.5 万人,同比 2019 年增长 18.3%。与美国顺周期 的临时性就业渗透率相比,英国临时工渗透率在疫情期间保持韧性,2020-2021 两年间临时工渗透率不断提升,带动 失业率修复。疫情放松半年后,2021 年 8 月临时工渗透率由 5.7%增长至 6.1%,帮助失业率由 5.1%修复至 4.4%, 临时工是疫情期间就业市场中的重要补充。英国进入共存阶段后,失业率稳定在 4%以下,临时渗透率保持在 5.5% 以上,与疫前 2019 年相比渗透率增长。
防疫放松推动服务业强势复苏,复苏弹性强于制造业,服务业仍是疫后灵活用工复苏的重点推动力。疫情前期,防疫 政策反复阻碍英国经济恢复,尤其是服务业受挫严重, PMI 急剧下滑。逐步放开后英国经济步入正轨,英国解除封 锁后,服务业开始强劲恢复,且其复苏弹性强于制造业。2021 年 7 月英国解除防控时,制造业 PMI 由低值 32.6 恢 复至 53.3,服务业 PMI 由低值 13.4 恢复至 59.6。另外,英国就业人数 80%以上集中在服务业,2019 年服务业就业 人数占比 81%,疫情后服务业强势复苏,拉动短期用工需求,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比增长,截止 2022Q3 服务业占比 83%。因此,相比于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全面放开后消费需求的快速恢复带动服务业强势复苏,服务业短期用工需求 激增,从而推动灵活用工需求增长。
疫后经济复苏催生用工需求,空缺职位持续增长,服务业职位空缺率不断走高。2020 年受管控政策反复影响,经济 恢复缓慢,非农行业的空缺职位处于低位,2020 年 6 月非农行业职位空缺率仅为 1.1%。进入分阶段放松后,经济重 启扩大劳动力需求,空缺职位率走高,2021 年 7 月空缺率达到 3.2%,基本恢复至疫前水平。其中服务业职位空缺率 持续扩大,英国解除封控,消费需求激增,服务业强劲复苏,催生了大量的用工需求。服务业的下属行业,如住宿和 餐饮业、信息和通讯业等职位空缺率在疫后持续走高。其中,在全面解除封控后,住宿和餐饮业职位空缺率由 5.9% 扩大到 7.2%。另外,信息和通信业的职位空缺率在整个疫情期间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进入共存阶段,其空缺率 稳定在 4.6%,超过疫情前水平。 英国平均周薪疫后持续走高,用工成本高于疫前水平,服务业用工需求驱动平均周薪较快增长。英国 2021 年进入分 阶段放开后,平均周薪持续走高;2022 年宣布“共存”后,平均周薪依然保持增长。截至 2022 年 11 月,英国平均 周薪达到 623.7 英镑,同比 2019 年增长 15.0%。由于英国服务业的强势复苏,其用工需求激增,驱动服务业平均周 薪不断增长,2022 年 7 月英国平均周薪已超过 600 英镑,增速保持在 6%以上,其增速高于制造业。
英国劳动力供给疫情期间较为稳定,其保持率保持在 99%以上,35 岁以下劳动者占比 35%左右。英国劳动力数量在 疫情期间较为稳定,2021 年 4 月为疫情以来劳动力数量历史低位 0.34 亿人,为 2019 年同期的 99.4%。随着疫情稳 定,英国解除防控措施后一个月,劳动力数量已恢复至 2019 年的 100%;进入共存阶段三个月后,劳动力恢复至 2019 年同期的 100.3%。英国劳动力年龄分布以 35 岁以下为主,保持在 35%以上,而 35 岁以下年轻人群正是灵活就业的 主力军,稳定的劳动力供给将或将推动国内灵活用工行业的发展。
综合来看,采用激进型疫情管控路径的英国和美国,其就业市场面对疫情影响呈现了较为相似的恢复节奏。疫情前期 严格的防疫政策使得就业市场受挫,随着管控逐渐放松,就业人数不断恢复,就业率快速攀升,失业率持续下降。美 国持续放开一年后就业人数已超疫前水平,英国进入共存阶段 3 个月后实现完全恢复。在疫情期间,英美两国的灵活 用工成为了就业市场的重要补充,美国非全日制疫后复苏弹性较强,临时性就业持续放开半年后已恢复至疫前;英国 临时用工渗透率持续提升。疫后英美两国服务业迎来强劲复苏,催生了短期用工需求,企业用工成本逐渐上升,叠加 劳动供给端的逐渐恢复,人力资源行业整体恢复向好。
1.3 日本复盘:就业恢复整体稍缓于英美,供求关系推动兼职就业比重上升
疫后多变防控政策扰动日本就业复苏,放松防控后就业人数恢复逼近疫情前水平。日本疫情防控整体耗时较长,期间 多次启动紧急事态宣言,导致就业情况随防控政策呈现负相关波动,相对保守的防疫策略使得日本现阶段恢复程度仍 稍弱于疫前同期。疫情爆发初期,日本颁布《新型流感等对策特别措施法》修正案并发表紧急事态宣言,对居民活动 与聚集性群体活动进行严格限制。日本国内就业持续承压,就业人数由 2020 年 3 月的 6730 万人锐减至 4 月的 6687 万人; 2020 年 5 月,日本解除第一次紧急事态宣言,在完善防疫措施同时兼顾经济活动,阶段性放宽相关入场及入 境限制并对餐饮旅游进行补贴,就业情况随即回暖,2021 年 1 月就业人数较疫前增长 0.4%。2020 年 10 月至 2022 年 3 月,多次启动紧急事态宣言,启动期间均伴随就业恢复放缓。随着紧急事态解除,就业人数再度重回恢复正轨。
日本第一次管控放松后半年就业率基本恢复疫前水准,全面放开后 3 个月就业率创下 2019 年来新高。疫后在疫情防控紧急宣言不断的背景下,日本失业率不断走高,期间虽随紧急宣言解除有所回落,但防控阶段失业率整体仍在相对 高位运行。与此同时,日本就业率呈现与疫情防控政策同步变动特征,随紧急宣言发布而大幅下滑,在解除宣言后稳 步回升。2022 年 3 月后,日本政府全面解除疫情管控,就业快速回暖,就业率于 2022 年 7 月创下 2019 年以来的新 高(61.3%),相比 2019 年同期增长 0.6%。
第一次紧急事态解除后 2 个月日本兼职就业恢复近九成,兼职就业比重提升 5.2%。自 2020 年 5 月日本第一轮疫情 管控放松起,日本兼职就业人数在 3 个月内快速修复至 2019 年同期的 95.1%;但由于日本政府的疫情处理相比欧美 国家更加谨慎,初期管控耗时长且全面放开前经历多轮反复防控,日本兼职就业人数全面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受阻,截 止 2022 年 10 月,日本兼职就业仅修复至 2019 年同期的 87.7%。与此同时,受企业灵活用工需求增加、青年群体劳 动供给增加等多重因素影响,日本兼职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相比疫前持续走高,由疫情前低于 44%提升至接近 47%并在此水平上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疫情进一步促成日本灵活用工比例提升。
企业需求方面,疫后日本企业新增兼职用工需求旺盛。疫情之下,由于日本政府秉持循序渐进原则,在短期放松后重 复收紧,企业经营稳定性缺乏保证,因而无论是出于招聘效率抑或用工成本考量,企业都更倾向于采用灵活用工弥补 人力需求。而服务业是灵活用工使用的主要阵地,相较制造业更高的疫后恢复弹性和较大的用工基数使得服务业派生 出巨大的兼职用工需求。截止 2022 年 10 月,日本新增兼职用工需求人数已逐步恢复至 2019 年同期水平的 89.1%, 长期来看,随着日本疫情持续过峰,日本灵活用工需求规模将呈现持续扩张趋势。
个人供给方面,青年群体是人力的主要来源,青年群体劳动供给增加带动整体劳动参与率提升。相比壮年及中老年求 职者,年轻群体缺乏工作经验,更需要依托人力资源市场找到工作。因此,这一部分群体就成为了人力资源市场的主 力军。而自日本第一次紧急事态宣言解除后,日本青年群体劳动供给迅速增加,15-24 岁群体劳动参与率快速由前一 次封控结束后的低谷上涨至 51%,全面解除疫情管控后更是由 45.8%上涨至 50.5%,变动幅度大于全年龄段劳动参 与率,拉动全年龄段劳动参与率回升。由此可见,日本解除疫情管控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就业市场,充足的低年 龄段劳动力供给为人力资源市场提供了充足恢复空间。 放开后日本兼职有效求职人数高速增长,灵活用工市场空间广阔。ceic 数据显示,自 2020 年 5 月第一轮防控放开后, 2 个月内日本兼职有效求职人数就反超 2019 年同期水平,第一轮防控放开后 5 个月后更实现了每月 115%以上的同 比恢复。截止 2022 年 10 月,日本兼职求职人数已较 2019 年同期增长 11.0 万人,增长 17.8%。随着日本疫情多次 达峰、民众畏惧心理有所缓解,未来维持在相对高位的青年群体劳动参与率将有望为灵活用工市场创造高速增长空间。
综合来看,由于日本政府防疫相对保守、政策经历多次收紧放松,日本就业市场恢复整体慢于英美,疫后兼职就业迅 速回暖并逐渐修复,兼职就业比重大幅提升,非全日制用工助力人力资源市场加速修复,但整体就业人数及就业率目 前暂未完全恢复至疫情前水平。22 年 3 月以来日本正式与新冠共存,疫后经济复苏派生出新增用工需求,以及青年 劳动参与率增加为人力资源市场提供充足恢复空间,供需双重推动下,后疫情时代日本人力资源市场有望继续修复, 其中日本灵活用工市场有望迎来新增长。
1.4 德国复盘:就业受疫情冲击小修复快,疫后企业用人成本及兼职就业占比持续上升
疫情冲击下德国就业人数受影响较小,放开后就业人数迅速修复。新冠疫情爆发后德国进入紧急管控状态,实行社会 隔离,德国就业人数同比 2019 年下滑 1.14%,就业情况较为稳定。2021 年 2 月,新疫苗接种方案生效后德国逐步 放松管控,此后仅 6 个月,德国就业人数同比 2019 年恢复程度就由 98.5%恢复至 101.0%。随后一年德国就业人数 同比 2019 年均实现正增长,恢复程度高于英美日等国家。
德国放松防疫管控后失业人数开启负增长,就业情况稳中向好。疫情爆发初期,受德国政府紧急管控状态影响,德国 失业人数迅速攀升,在2020年9月第二轮局部封锁开启后,当月德国失业人数即达到1650万人,同比增幅高达31.0%。 而随后德国开始转变防疫思路,逐步放松防疫政策,失业情况开始改善。2021 年 6 月德国各州开始放宽限制政策, 同月失业人数即同比下滑 2.5%,此后德国失业人数均为负增长,失业状况稳步修复。2022 年 3 月德国正式全面放开, 截止 2022 年 10 月,德国失业人数相比 2019 年同期仅增长 3.1%,就业形势不断向好。
德国逐步放松防疫政策后失业率平稳回调,青少年失业率改善明显。不同于英美,德国采取了与日本类似的谨慎防疫政策,经历了先紧后松逐步放开的过程,因此疫后德国失业率经历了与日本类似的相对平缓的恢复过程。自 2021 年 2 月起,德国新疫苗接种方案生效后,德国防疫政策逐步放松,社会活动开始有序恢复,失业率也由封控时期的 3.9% 平稳下滑至 2022 年 4 月以来的 3%并长期保持相对稳定,截止 2022 年 10 月,德国失业率已与 2019 年同期持平。 与此同时,失业率最高的青少年群体也从解封政策中大幅受益。2021 年 2 月德国逐渐放松管控后,德国低于 25 岁的 青少年群体失业率从 2020 年 12 月 8.2%的历史高位回落至 2022 年 4 月的 5.6%,历时约一年半。
疫情爆发暂缓德国兼职比例提升进程,全面放开后德国兼职就业同比上升。自 2012 年以来,德国兼职就业人数占全 部就业人数比重呈小幅稳步提升趋势,2019 年德国兼职就业比例达 34.1%,相比 2012 年提升 1.8%。而疫情的冲击 使得企业在盈利不稳定情境下骤然减少灵活用工需求,重创了兼职就业。与日本类似,德国 2020 年兼职就业比重先 经历了一轮下降,跌至 27.9%;但与日本不同的是,德国经过近一年修复,2021Q1 德国兼职人数即完全恢复并超越 2019 年同期水平,此后一年兼职人数始终保持高于 2019 年同期水准,恢复程度高于日本,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
防疫大幅放松后 3 个月德国职位缺口同比扩大 65.6%,服务业高职位空缺急需灵活用工弥补。2020Q2,受疫情冲击 德国用工需求低迷,职位空缺数降至 84.4 万人。自 2021Q1 德国逐步放松疫情管控以来,德国经济重启带动就业市 场同步回暖,职位空缺数开启两位数增长,截止 2022Q2,德国职位空缺数已达 192.9 万人,同比增长 65.6%。其中, 疫后服务业恢复弹性高于制造业且就业人数相对集中,强势复苏引发大量劳动力需求,导致服务业相较于制造业面临 更加严峻的用工短缺问题。疫情期间,服务业职位空缺率高于制造业及全行业,2022Q2 职业空缺率更是高达 5.5%。 而服务业向来是灵活用工需求最大的行业,高服务业职位缺口势必催生大量灵活用工需求,为灵活用工市场创造先机。
德国企业用工成本持续增长,出于灵活调整成本考量企业更偏好灵活用工。2021Q1 以来,德国用工成本不断高涨, 截止 2022Q2,劳动力成本指数已达 117.8,同比增长 4.3%。其中,服务业总收入指数持续高于制造业总收入指数并 保持正增长,截止 2022Q2,服务业收入指数已达 122.9,环比上涨 2.2 个单位。而与传统雇佣方式相比,灵活用工 使得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情况需要适时调整工作岗位和工作时间,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提升空间。因此,在用工 成本居高不下情境下,企业将更多将目光聚焦拥有较高时间弹性的兼职、非全日制等灵工形式,进一步提高灵工比例。
兼职就业选择原因日趋多样化,更多德国民众自愿选择非全日制就业。据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德国民众选择兼职就 业主要有找不到全职工作、正在接受教育或培训、需要照顾家人、自身疾病残疾等几个原因。2012 年,高达 16.3% 的德国民众出于无法找到全职工作的苦衷被迫选择兼职。随着兼职市场进一步完善、工作种类更加多样化、这一比例 在近 10 年内快速下滑,截止 2021 年,德国民众因无法找到全职工作而选择兼职的人数占比仅有 7.1%,说明兼职对 于普通德国民众而言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无奈之选;与此同时,因家人看护需求、教育培训、自身伤病等多元化因素而 选择兼职的人数比重也在十年间有所提升,截止 2021 年分别同比 2012 年上升 12.4%/1.6%/2.9%。2021 年,因家人 看护需求选择兼职人数占比 37.2%,成为德国人选择兼职的最主要原因。此外,更多的德国人基于各种现实考量自愿 选择了兼职就业,2021年,有92.9%的正在兼职的德国人出于自愿选择了兼职工作,而在2012年这一比例仅有83.7%。由此可见,兼职工作已经成为正式工作的重要补充,正在成为更多德国家庭的积极选择。
整体来看,作为同样采取了保守型政策的国家,德国就业恢复速度高于英美日,逐步放松管控后兼职就业迅速回暖, 非全日制用工助力市场加速修复;在企业需求方面,与英美日类似,德国经济尤其是服务业的强势复苏同样催生人资 需求增长,疫情期间企业用工成本高涨也倒逼更多企业转向灵活性强的季节性用工;长期来看,德国民众对待灵活用 工的态度有所改善,兼职、临时工作等灵活用工形式不再是求职者在正式工外的无奈之选,灵活用工正逐渐为德国民 众所认可。在供给需求双重推动下,疫后德国人力资源修复形势持续向好,灵活用工有望迎来新一轮快速增长。
1.5 海外总结:就业市场复苏+用工成本上升+劳动观念变迁,疫后人资有望加速修复
结合疫情以来海外国家就业市场以及人资行业的恢复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疫情管控放松后就业市场加快修复,美英激进型国家恢复快于日德保守型国家。伴随着防疫政策放松,各国就 业市场开始回暖,就业人数持续增加,就业率快速攀升。英美持续放开 6 个月后就业人数基本恢复至九成以上,进入 “共存”阶段就业已超过疫情前水平;日本就业恢复相对较慢,日本疫后全面放开就业人数逼近疫前水平,德国就业 受疫情冲击相对较弱。
(2)经济重启后服务业率先强劲复苏,催生大量劳动力需求。海外国家的服务业在疫情放松一个月后迎来明显反弹, 疫后半年基本实现恢复至疫前水平,加之就业人数多集中于服务业,疫后服务业的强劲复苏引发了大量劳动力需求。 同时,服务业用工需求恢复程度高于劳动力供给恢复,导致服务业相较于制造业劳动力供需缺口在疫后持续扩大。
(3)灵活类型就业是疫情期间就业市场的重要补充,疫后复苏弹性更强有效拉动市场修复。非全日制、临时性、兼 职是灵活用工的重要类型,疫情期间是就业市场的重要补充,疫后迅速回暖并持续修复。美国非全日制就业疫后复苏 弹性强于全职就业,英国临时工渗透率持续提升,日本、德国疫后兼职就业比重大幅增长。
(4)企业面临用工短缺的压力下,用工成本持续抬升,催生灵活用工需求。行业复苏后,劳动力供需缺口的扩大导 致企业面临严峻的用工短缺问题。同时,疫后企业用工成本不断高涨,英美德日的用工成本已远超于疫情前水平,且 用工需求量较大的服务业用工成本增速快于制造业。因此,用工成本的高涨倒逼更多企业转向成本低的灵活用工。
(5)疫后劳动力供给逐渐恢复,主动选择灵活就业比重提升。随着疫情逐渐稳定,劳动力数量逐渐恢复,劳动参与 率也在不断增加,其中青年劳动参与率恢复程度较强。同时,疫情之后,美国、德国主动选择灵活就业的比重提升。 长期来看,求职者对待灵活性就业的态度有所改善,兼职、临时工作等灵活用工正在逐渐被劳动者所认可。
综上所述,疫情以来,海外就业市场随管控放松开始加速回暖并逐渐修复,疫后复苏中服务业的率先修复催生了大量 劳动力需求,企业面临用工短缺的压力,叠加企业用工成本持续抬升,企业更多地转向弹性高、成本低的灵活用工。 长期来看,伴随着劳动力供给端的逐渐恢复,劳动参与率的不断提升,灵活性就业也将被更多的求职者所认可。因此, 在供需双重驱动下,后疫情时代海外人力资源行业或将实现加速修复,灵活用工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增长。
2.1 疫后发展:后疫情时代国内就业市场有望加速修复,服务业或将先行复苏
疫情扩散与防控政策变动成为国内就业市场变化的风向标,疫情影响下短期就业人数承压。由于疫情管控影响企业短 期招聘节奏,2022 上半年国内疫情扩散下,3-5 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分别同比恢复 2019 年的 82%/86%/89%,6 月 起基本恢复恢复疫情前水准。进入暑期以来,疫情态势整体可控,国内防疫政策出现放松态势,就业市场有所回暖, Q3 新增就业人数为 347 万人,与去年同期持平。但随着 9 月国内多地疫情反复短期就业市场略显承压,10-11 月城 镇新增就业人数为 78/66 万人,同比 2019 年恢复 81%-75%。从全年角度上看,2022 年 1 至 11 月,全国城镇新增 就业达到 1145 万人,已经完成 1100 万人的全年目标任务。
疫情影响企业短期用人需求及就业市场人才供给,整体来看企业端招聘难度仍高于疫情前。2020 年初国内受首轮新 冠疫情影响冲击影响就业市场,用人需求及求职人数均出现小幅下滑,2020Q1 全国用人需求/求职人数同比 2019 年 分别下降 11%/30%,由于出行限制影响就业市场劳动力供给,供给端下滑快于需求端使得疫情期间企业招聘难度加 剧,2020Q1 求人倍率达到 1.62,为有史以来的最高点。2020 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防控及出 行政策逐渐放开,就业市场用人需求均迎来加速反弹,2020 年 Q3 用人需求相比 2019 年恢复 105%/143%,劳动力 市场供给基本恢复,但整体求人倍率仍高于疫情前水平。
疫情影响下国内失业率处于历史高点,青年群体就业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2022 年初新冠疫情在国内逐渐扩散,全 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由 1 月的 4.7%持续增长至 5 月的 6.0%,6 月多地国内复工复产推进,全国就业市场略有改善,但 随着 9 月起国内多地疫情反复,整体失业率依旧处于历史高位。细分年龄来看,青年群体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16-24 岁人口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2022 年 7 月青年人员失业率达 19.9%,创 2018 年以来新高,并远高于 25-59 岁人群。防控放松后国内就业市场有望持续改善,服务业率先修复或将催生人力资源需求。自 12 月起“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新 十条”发布,国内疫情防控政策逐渐走向放开,多地政府颁布诸如发放消费券等经济刺激政策加速疫后复苏,明年国 内经济及就业市场有望逐渐回暖。结合海外疫情复苏的经验展望未来,随着国内生产生活秩序恢复,疫后国内服务业 有望率先实现复苏并在半年内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并且由于服务业用工需求恢复程度通常快于供给,劳动力供需 缺口扩大有望催生人力资源需求。
END-
焦糖人才网——精细化招聘数据服务商
焦糖优选,招聘按效果付费。
现在就找她谈18259561366(微信同号)
Copyright © 2020080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焦糖 闽ICP备2020016649号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城东华大泰禾SOHO2,1713-1716 EMAIL:762080601@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50402880090号
Powered by PHPYun.